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,肥胖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。为了生活更加健康,不少肥胖患者一直在减重路上拼搏。然而,减重路上的“拦路虎”不只有美食的诱惑,还有源自内心深处的内耗。那我们该如何降服心理内耗这只“拦路虎”,轻装迈向健康呢?
停止自我批判,拥抱不完美的自己。你是否会因为没忍住吃了一块蛋糕而陷入深深的自责?“我怎么这么贪吃,连减重都坚持不下来!”这种自我批判,就像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中的蛤蟆先生,看似在督促自己变得更好,实则是在不断地消耗自己的信心和动力。请记住,人无完人,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。下次当你不小心多吃了一点或者没有完成运动计划时,不妨轻轻对自己说:“我知道你想变得更好,但此刻,我更想抱抱这个会犯错、会笨拙,却依然在努力向前走的自己。”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才能真正拥有坚持下去的力量。此外,当你再次陷入自我批判时,不妨试着写下自己的感受,然后用积极的话语回应自己,比如“这只是一个小失误,我会继续努力的”。
把感受放在第一位。很多人在减重时,总是把目标放在第一位,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。就像蛤蟆先生,他总是习惯性地忽视自己的感受去迎合别人,结果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疲惫中。减重也是一样,如果总是强迫自己去执行一个完全不符合自己身体需求的减重计划,那么不仅很难坚持下去,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。当你觉得饿了,不要硬撑着不吃饭,而是选择一些健康的食物来补充能量;当你感到疲惫时,不要强迫自己去运动,而是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。
学会接纳情绪。减重过程中,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情绪的波动。比如,当你看到别人大快朵颐而自己要控制饮食时,可能会感到委屈;当你发现自己的体重下降得很慢时,可能会感到焦虑。情绪其实是一种反映内心状况的信号,它在提醒我们要照顾好自己。但很多人却习惯性地压抑这些情绪,认为它们是“坏东西”,结果导致心理压力越来越大。学会坦诚地接纳情绪、合理地释放情绪、坚定地表达情绪,才能让心灵从内耗的重负中解脱。
朋友们,减重不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个更苗条的身材,更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健康、更快乐的自己。学会停止自我批判、把感受放在第一位、接纳情绪,才能克服心理内耗,走上轻松、健康的减重之路。
作者系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丁丽敏
减重,情绪,感受